虛擬的永恆,有限的相遇:在VTuber中尋覓寄託

VTuber 透過虛擬形象展現在螢幕上,以其各具特色的個性和引人入勝的內容,吸引了無數觀眾的心。對於許多人而言,VTuber 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一個社群歸屬感的來源。然而,我們身處於有限的時間之中,而與 VTuber 之間的情感連結,在某種程度上也帶有一種彷彿永恆卻又可能隨時消逝的特質。

VTuber 的爆發成長

hololive 的廣告:新的日常,就在身邊

VTuber 一開始的主要收入來源非常單純,就是 YouTube 的打賞機制 Super Chat,根據 Super Chat 的贊助排行,我們可以發現 VTuber 從 2019 年開始就漸漸佔據排行榜前幾名,在 COVID-19 疫情爆發的 2020 與 2021 年,更是直接洗版,前幾名全部都是 VTuber。

許多人認為,疫情是導致更多人接觸 VTuber 文化的主因。但我持相反的態度,我認為這是遲早的事,更正確地來說,疫情、龍心事件和 Gura 出道只是加速這一切的媒介,VTuber 的二次創作政策與 YouTube 演算法才是主因。

VTuber疫情前到疫情爆發的成長幅度
VTuber疫情前到疫情爆發的成長幅度(資料來源:User Local)

根據日本數據調查公司 User Local 的網站,他們「有記錄」的 VTuber 人數在疫情前就已經爆發性的成長,而不是在疫情爆發後才大幅成長。而各大論壇詢問 VTuber 粉絲接觸此文化的原因,絕大部分都是看到了「切片」、「烤肉」,也就是所謂的二創剪輯精華。在 YouTube 演算法不斷推送與剪輯師不斷創作(許多二次創作政策都允許剪輯影片營利)的情況下,許多人漸漸從抱有「套皮實況主」、「賣萌直播」的偏見中入坑,享受其帶來的娛樂效果。

VTuber 的影響力

以我個人來說,為了參與 VTuber 的相關活動,除了台灣的線下活動之外,我甚至曾不遠千里飛往日本,只為參與她們的演唱會,或是因她們造訪或合作而誕生的「聖地巡禮」。我很幸運在患有憂鬱症的 2024 年能參與北流的 hololive karaoke 和 みこち的 1st Live “flower fantasista!”。

hololive Meet SUPER KARAOKE PARTY
hololive Meet SUPER KARAOKE PARTY

近年,VTuber 遍及各式各樣的領域,在有線電視台、車站、遊樂園出沒,與歌手、藝人、主持人、製作人、運動員一起活動,與酒廠、食品業、觀光產業、影視、遊戲業、政府合作,甚至出現在萬博的開幕表演。

加上 VTuber 文化粉絲的行動力,讓這些活動常常會有後續合作。為何我能這麼說,因為我實際去日本各 ACG 商店或唱片行觀察,VTuber 仍算小眾文化,相關區域都不算大,但店家仍為了 VTuber 設了一區,因為帶來的產值無法低估。像是 hololive JP 成員的限量商品總是買不到、演唱會或相關活動門票想入手也要看運氣、與道奇隊的合作為了買週邊排隊排到比賽結束都沒買到。

這些由虛擬偶像所驅動的現實活動,證明了 VTuber 文化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虛擬線上娛樂,深深地融入了粉絲的現實生活。

與VTuber有關的影片觀看數
與VTuber有關的影片觀看數(來源:2025 YouTube CULTURE & TRENDSVIRTUAL CREATORS

雖然 YouTube 公開的報告顯示 2024 年的相關觀看數下降,但 hololive 2024 年 11 月發佈的財報卻顯示:直播收入比前年同期增長 21.4%、商品收入增長 79.8%、合作/工商增長 90.1%。再加上前面提到的 Super Chat 收入排行與相關活動可以推測:

  • VTuber 的影響力已從 YouTube 擴展至其他平台與產業領域。
  • 在開拓新受眾的同時,核心受眾的付費意願與品牌黏著度依舊強勁。
  • 收入來源不再只靠 Super Chat,會員、週邊、工商是公司的新方向。

VTuber 粉絲社群

作為一名五年以上的粉絲,社群中那種互相扶持、共同分享喜悅的氛圍,讓我難以忘懷。從粉絲社群的多元性中,甚至讓我覺得參加 VTuber 相關的線下活動,粉絲間的互動比活動本身還有價值。

而這份熱情,並不僅止於螢幕前的觀看與商業活動,甚至真實地推動了人們的學習與創造力。為了更深入地理解 VTuber 的直播內容,許多人開始主動學習日文;為了表達對偶像的喜愛,繪畫、音樂製作、影片製作、歌唱、跳舞等技能在粉絲群體中蔚然成風。這些創作也變成了與 VTuber 互動的一種方式。

另外,粉絲社群的號召力也異於一般 ACG 活動。從高雄ねねち訂閱百萬活動みこち生日LED卡車、到買下紐約時代廣場電子看板幫Ina慶生,且不論在台灣還是日本的活動現場,都會有粉絲免費發送創作的商品。也許你很難想像,這種不求回報、完全出於自願的活動,在 VTuber 粉絲圈中竟如此常見。而這背後,其實只因為一個簡單的理由:「感謝」。

有位粉絲曾說:「我認識了這麼多的朋友,遇到非常多有趣的事情,這都是認識她之前所遇不到的。」

對許多粉絲而言,VTuber 不只是螢幕上的角色,更是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豐富的契機。出於這份感謝,他們自發性地投入活動,並在其中遇見了同樣懷抱感謝之情的夥伴。

活出一個真實存在,異於中之人的角色

VTuber 的魅力不僅於此,hololive EN 的 Nanashi Mumei 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例子。

她的名字本身意為「無名」,但透過其在虛擬世界的活躍,以及其代表歌曲「Mumei」,她逐漸在粉絲心中建立起鮮明的形象和意義。

あたりは一面真っ暗な世界
真っ逆さまに落ちていく
無名だからこの世界には
忘れられ消えちゃうの
それでも君が求めるのなら
この胸に空いた穴に今
君から私へ風は通り抜け
一羽の鳥が今君の元へと行く

世界のどこかにいる君のため
今生きていくよ私 "ムメイ"のまま

這首歌的歌詞隱喻了 Mumei 從「無名」到「被銘記」的過程。在孤身踏上未知且黑暗的旅途中,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遇到「你」讓她有了意義。這雙向的譬喻除了定義 VTuber 自身之外,也間接給了觀眾身分認同。即使最初看似虛無的存在,也能透過真誠的互動和努力,創造出永恆般的價值。

2.5 次元文化

不知道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也喜愛過 2.5 次元,例如聲優、由動畫驅動的演唱活動(愛馬仕、LoveLive!、Bang Dream、賽馬娘…等),他們為了把動畫角色演活,所以必需保持該角色的形象。但聲優越是用心經營,卻又感覺是角色在幫聲優維持人氣,而不是活出該角色。

相較於過去的 2.5 次元文化,VTuber 的誕生更像我心目中的 2.5 次元。除了先前提到的他們真的活出一個異於中之人的角色之外,比起「三次元」真人偶像,VTuber 有虛擬角色的形象和故事,也能不侷限於現實或虛擬;而比起「二次元」動漫角色,VTuber 又不受劇本與故事完結的限制,也能直接與觀眾互動。而隨著他們的成長,讓觀眾不只喜歡角色,更能將情感寄託其中,並建立起更深層次的認同感。湊あくあ就是如此,她從一位喜愛 ACG、在螢光幕前靦腆談天的陰角女孩,一步步成為「電競女僕」,再蛻變為眾人心中「傳說的偶像」。

但就在此刻,她卻搭上海想列車悄然遠航。

我「曾經」認為 VTuber 就是 2.5 次元的最佳解,因為 VTuber 是一個會成長、懂時事的角色,VTuber 是一段不會完結且不斷有新劇情的故事。

aqua ame sakamata fauna shion mumei gura
hololive 一年內相繼離去 7 人。

時間は有限で、永遠みたいな嘘で

然而,如同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樣,與 VTuber 相處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對於像 hololive 這樣的團體,成員的畢業對粉絲而言,如同與一個真實存在的朋友告別,那種失落與空虛感是難以言喻的,比喜愛的動畫完結時的空虛更甚百倍。即使有所謂的「轉生」,對我而言也會產生一種難以抹滅的違和感。

*名詞解釋

什麼是畢業?

在 VTuber 偶像化之後,沿用自日本偶像文化的詞彙。畢業代表該人物從公司、團體中離開,再也不會用這個人物和名稱活動的委婉說法。

什麼是轉生?

轉生是指,在該名 VTuber 宣布結束活動之後,用新的身分重新開始活動的統稱。如果有舊的身分,則這個身分稱為「前世」,使用前世繼續活動的話,則不會稱為轉生。(但我不確定夜空メル用前世活動,再改名用VTuber出道要怎麼稱呼)

那就像一個深愛的動畫角色從故事中退場,即使在其他作品中以相似的面貌出現,也已經是不同的故事了。我無法再單純地將其視為我所喜愛的那位 VTuber,反而更像是一位套著動漫角色外觀的實況主。這份心情,經歷再多次也無法習慣。

儘管如此,我仍然觀看著 VTuber 的直播,仍然願意走出家門參與 VTuber 的相關活動。這不僅僅是為了與社群成員分享共同的回憶,更是因為在這些場合,我能夠與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們自在地交流,建立起珍貴的友誼。這種由虛擬連結延伸至現實的社群力量,以及粉絲們因共同的熱愛而展現出的創造力,都是 VTuber 文化獨特的魅力所在。

或許我們與 VTuber 相處的時間終究有限,但他們所帶來的歡笑、感動和陪伴,以及他們激發我們學習和創造的動力,卻會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彷彿一段永恆的回憶。即使有一天,我所喜愛的 VTuber 不再出現在螢幕上,她們曾經點亮我生活的光芒,以及與社群共同創造的美好時光,依然會化作我記憶中最閃耀的「一番星」。

中之人的內心掙扎

隨著越來越多 VTuber 畢業,都再在提醒著,角色與中之人仍是一心同體。中之人的身心狀況與其公司的經營方針不斷地被聚焦,且隨著 Gura 的畢業、〈Ash Again〉的公開,反映出 VTuber 不僅是虛擬角色的表演,更是中之人真實情感與壓力的展現,促使業界與粉絲更加關注 VTuber 的人性面,不斷地反思 VTuber 的本質是什麼,往哪些方向發展是否本末倒置。

有些人認為 VTuber 不應該過度偶像化,認為這樣會壓縮直播和影片的品質;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偶像化是可以接受的,但其進程與時程應當合理;也有人認為, VTuber 的中之人未必經歷過現實社會的挑戰,面對不斷變化的工作需求與壓力,難以承受過高的期待與要求,進而可能造成情緒與生理上的負擔。

雖然這些觀點看似存在差異,實際上,所有人無論持何種立場,都抱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希望能夠持續看到她們的身影、聽見她們的笑聲,無論是在虛擬世界中,還是透過直播等互動與粉絲保持聯繫。

無能為力的觀眾

這樣的 VTuber 業界發展方向並非大家所樂見的,喜歡 VTuber 偶像的一面不代表要跟現實的日本偶像一樣,平均 3 ~ 7 年就淡出。

我們只能不斷祈禱,畢竟我們沒有選擇,當角色「畢業」時,觀眾只能接受,還會被他人言語「賺夠了不能退休?」、「她不能換工作?」、「你真的是粉絲嗎?」。不是不能接受她離開,而是無法適應她不在;不是不能祝福,而是在祝福裡忍著失落。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節目仍在開,笑聲還在流,
卻總覺少了什麼。

去年今日人面桃花,
如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只是掩朱扉悄悄,有些房間不再亮著燈。

有人說虛擬終究是虛構的,
可我卻記得那笑聲與歌聲,記得那溫柔與陪伴,
如今回頭望,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她們離去時沒有太多怨語,
我們留下的,只有一句——
願你們安好,也願自己能慢慢放下。


註:「時間は有限で、永遠みたいな嘘で」是〈きみも悪い人でよかった〉的歌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