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公司方向性不同」一再出現在畢業原因之中,我是一位常常打棒球的人,所以會有一些經營棒球隊的想法來看待這件事。
現在的情況就是:hololive留不住明星選手,合約到期了想走就走。棒球隊想到別隊還有FA制度,但hololive看起來沒有,當然你會說這些離開的人大部分都不是轉隊,而是變成個人勢。
但我還是要說,當企業留不住人才的時候,就代表它有根本性的問題。「不能換工作?」你看當年天使隊留不住大谷被酸多慘,會換工作就代表原本的地方沒有他想要的東西。
沙花叉就是個好例子,她想要的與hololive所發展的方向幾乎一致,但她還是離開去創立「Weather Planet」團體組合。公司養的人越來越多,但沙花叉卻認為少了這些支援也能闖出一片天並達成她的目標,這讓我非常想罵Cover到底在幹嘛。
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轉生成功不僅反映創作者對創作主導權的追求,更暴露企業勢模式在IP管理與分成機制上的結構性缺陷。未來勢必會加速企業勢的合約改革,另一方面推動vtuber支援服務的專業化。
目前看起來,企業只能要求離職的人保護營業秘密,總不能禁止她發出聲音吧。而且她們離職之後的「pre-debut」比她們以前在企業時還成功。另外,貼貼能帶來流量,卻也有可能同一群人會集體出走,這就是企業目前遇到的困境。
未來也許會先從分潤開始改變,要如何變動性的分潤才能比較能留住人才。
當然也有人最在意的不是收入,這時候就要重視創作的自主性、未來能達成的目標、後勤人員的表現。這些待遇有讓創作者覺得物超所值嗎?她們有創作核心IP的權限嗎?該如何像棒球員一樣就算賺到一輩子花不完的錢了也會繼續待在球隊中打球是vtuber企業的一大課題。
另外工作時長也可能會被納入考量,也許有人會說她們有些人直播中毒,覺得直播的時候就是在休息,但這長期下來是不健康的,因為她們與直播主不同,她們除了在直播之外,還在演一位不是本人的角色。
粉絲可以做什麼?
接受vtuber不是永恆的現實,「能推時盡量推」的想法反而會把你逼得太緊,你反而可以靠vtuber文化發展人際關係,不要讓自己孤單一人。
留言
張貼留言